國際視野工具箱

文字編輯|蔣樂樂
美術編輯|蔣樂樂

探索時間的重要性:TED 助你釋放壓力、合理利用時光索外部學習資源,提升職涯與學習

大學是青少年邁入社會前的最後一個在學階段,充滿壓力的時期,也是讓青澀的心靈直接感受到各種壓力的時刻,不論是來自人際關係還是學業挑戰。在這短短的大學時光中,如何妥善處理這些壓力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。本次封面專欄從不同角度闡述「壓力」,而國際視野工具箱則為各位分享三部 TED 影片,希望能引起對時間的思考,協助你釋放壓力並更合理地利用時間。

我們精選了以下三部影片供各位思考:

曾經制定完美計畫,最終未能實踐嗎?是否曾因拖延而深陷懊惱和內疚?Tim Urban 在這場 TED Talk 中提到了大腦中兩個有趣的角色:及時行樂猴(Instant Gratification Monkey)和理性決策者(Rational Decision Maker)。及時行樂猴只在乎簡單(Easy)和樂趣(Fun),而理性決策者則只做當下合理的事。雖然兩者意見一致時一切安然無恙,但在大多數情況下,「拖延者」的大腦是被猴子主導的。不過值得慶幸的是,恐慌怪獸(Panic Monster)總會在期限逼近時醒來,驅逐猴子,讓拖延者能夠壓線完成事情。但對於沒有期限的事呢?像是與家人共度時光、事業有成、個人成長等等,我們似乎總是認為時間充裕,然而卻常因未即時踏出那一步而自責。

最後,影片提供了「人生方格」供我們反思自己的人生過去了多少?希望在什麼年紀達到什麼樣的成就?不妨拿起筆,畫掉已過去的光陰,看看自己還剩下多少時間吧!


圖一:人生方格(1 square = 1 week)

時間可以被浪費嗎?Alexander Leitner 在演講前提出了這個引人深思的問題。我們常被教導要盡自己所能地充實人生,不要浪費時間,但究竟何謂浪費時間?Alexander Leitner 在此演講中表示:無論我們做什麼,時間都在持續前進,所以時間本身是無法被浪費的。那為何我們會認為某些事是浪費時間呢?像是滑手機、午睡,或是從旁人看來無意義的休閒活動?他認為,我們會產生這樣的「罪惡感」,是因為我們沒有將這些「閒事」納入人生目標的一部份。

Alexander Leitner 以自己的經驗舉例,他曾經花了十年的時間,2546 個小時在製作積木定格動畫,這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嗎?從他的成果和他從中獲得的成就感來說,不是的,但是從其他人的角度來看,或許這真的是一件「閒閒沒事」才會做的事。所以他建議,我們應該以不同的角度、更寬容的去看待這些好似無效的舉動,思考這些行為是否能夠為自己帶來好處,或許這些曾經認為是浪費時間的事,在未來能夠產生足以改變人生的效應。


圖二:Alexander Leitner的積木定格動畫

建構理想的生活是需要花費時間的,但這麼多的時間從哪裡來呢?大家總是在追逐、搜索著節省時間的各種方法,像是比平常更早起來做運動、善用課餘時間等等,但 Laura Vanderkam 提出一種截然不同的觀點:時間不是被節省,當我們專注於要緊的事情,時間自然會迎合我們。她認為時間是一種選擇,讓我們去抉擇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,將「我沒時間」改成「這不是我的優先事項」。她也提到,在每周五下午,經濟學家認為是低機會成本的時段,讓我們思考未來一周中,哪些是你的優先事項(priority),與其被動消耗時間,不如主動選擇,將時間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。

以上分享的三部 TED 影片有一個共同主題「人們對於時間價值和管理的理解」,三位講者從不同角度切入,傳達了各自對於時間的解讀。首先,他們強調了時間的主觀性,提醒我們每個人對於時間都有不同的價值觀:拖延、浪費時間、有效利用時間,這些概念在每個人身上有著多樣的詮釋,讓我們去思考自身對時間的觀感。再來,三部影片都聚焦在「自我管理」和「釐清優先事項」這兩點,無論在拖延的問題中,適時地掌控及時行樂猴和理性決策者之間的鬥爭,還是有效地善用自由時間、對於優先事項的認知,透過有意識地投入重要的事,我們就能夠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時間,達成目標。

最後,本期工具箱想告訴大家:時間具有彈性,可以透過主動的自我管理,對過去和未來的深度思考,使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、有深度。這樣的自我管理不僅能夠提高生產力,更能讓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,找到更多的實質價值和滿足感。

參考資料:

〈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〉
〈Can time be wasted?〉
〈How to gain control of your free time〉

使用 WordPress.com 設計專業網站
立即開始使用